运城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业
南物北移“北国江南”铺新景
临猗薛公村黄河大闸蟹迎来丰收。临猗县融媒体中心供图
盐碱地的南美白对虾搅动碧波,中条山腰的茶园嫩芽初绽,黄河滩涂的稻浪随风起伏,峨嵋岭脚下的万亩广东菜心飘起清香……这样的“北国江南”图景,是运城农业“特”立独行的生动注脚。
把乡村振兴这篇文章做好,离不开特色种养业的支撑。近年来,运城市科技赋能打破自然禀赋“天花板”,让南方的粮、菜、茶、鱼跨越地理分界线,在黄土地上绽放生机,蹚出了一条特色农业转型新路。
5月7日,在永济市西开张村,记者看到,村民张勇南的账本记录着盐碱地的变迁:“过去种棉花亩产不足百斤,现在养对虾亩赚6万元。”2018年,农业专家发现运城盐碱水与海水成分相近,当地创新引入“海鲜陆养”模式,建成千亩对虾养殖基地,pH值8.5的“不毛之地”变身“蓝色粮仓”,带动村集体年增收超百万元。
科技创新的犁铧深耕这片希望田野,一些资源禀赋的先天制约被突破。夏县泗交镇海拔1200米的茶山上,山东茶商陈厚珉轻抚茶树新芽,15年心血培育的抗寒耐旱“厚民晋茶”让北纬35度的山坡飘起茶香。通过7代杂交选育,茶多酚含量提升12%,600余亩茶园年产值达1200万元,填补北方高端茶叶空白。
在“特”“优”战略驱动下,多维增益的现代农业图景徐徐展开。临猗黄河滩涂“稻蟹共生”实现一田双收;“荣后大米”以14元/公斤打入北京高端市场;“运城菜心”直供香港、广东、上海等地……2024年,全市南粮北植、南菜北种、南茶北栽、南鱼北养相关产业综合产值达2.84亿元,土地产出效益平均提升8倍。运城正以不断培育壮大农业新质生产力谱写乡村产业振兴新篇章。本报记者郭正
声明:本网转发此文,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资讯信息,所渉内容不构成投资、建议消费。文章内容如有疑问,请与有关方核实,文章观点非本网站观点,仅供读者参考。
5月28日,大众汽车集团(中国)大众安徽首席财务官哈约根表示,大...
网易汽车5月28日报道 日前从官方获悉,2023款亚洲...
解惑专家:肖本熙中国营养学会骨营养健康分会常委、广东省人民医院营...
,近日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分校的一支多学科团队,开发出一种创新的无...
5月25日,在“养老新基遇”2023养老投资高峰论坛暨天天基金“...
护肤品是很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产品,不少爱美的消费者想通过有针对...